淮北市司法局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044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梁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法治化建设,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法治建设工作的密切关注和宝贵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建议落实情况
党的二十大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全面依法治国在高质量发展上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的重要切入口。近年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充分发挥统筹作用,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一)加法精进,持续完善优化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公室统筹作用,提升立法质量,完善配套机制,为优化营商环境固本培基保驾护航。积极参与《淮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地方性法规立法全过程,做好法制审核工作。《淮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施行前,推动营商环境配套制度“立改废释”。严控新设行政许可,对所有新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必须严格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和合法性审核。2020年起,全市先后开展涉及优化营商环境、行政处罚内容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1157份,废止469份,着力消除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制度障碍,为企业发展提供平等法治保障。
充分发挥法治对营商环境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市委依法治市办先后印发《淮北市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关于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的意见》等配套文件,成立淮北市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协调小组,建立包含问题收集、沟通联系、信息共享、督办反馈、评估优化等机制,为打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夯实法治基础。
以专项行动为抓手切实推动优化成效。2019年以来市委依法治市办组织开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发展专项督察,2021年将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纳入法治建设综合督察,以督察手段有力督促推动工作落实。2022年将“全面依法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出台《淮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列入全市年度“法治为民办实事”十大项目予以推进,在全市部署开展依法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2023年,在全市继续开展深化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
(二)减法瘦身,持续推进减证便民利企
深化行政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减证便民”工作,全面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持续深化证明事项清理和清单管理,2022年全市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办件约7.15万件,其中涉企办件量占比44.76%。推动更多事项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在线办理“一次不用跑”“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使企业经营者切实享受到办事的便捷高效。
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市实现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安徽法网12348平台上架96家法律服务机构,提供“一站式”服务。公证服务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远程视频公证+不动产登记”业务联办,开展长三角地区其他省市对我市出具的港澳投资企业公证书的认证互认工作,降低企业寻求法律服务的成本,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乘法驱动,持续维护市场主体权益
着力打造全市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互相促进、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良性互动的创新平台。着力推动建立、完善“府检联动”“府院联动”工作机制,积极构建涉企案件治理新模式,完善司法办案中保护创新创业的容错机制,落实行刑衔接机制建设。成立淮北市破产管理人协会,积极实施办理破产提升行动方案,推进企业破产和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
做好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出台《关于在知识产权领域进一步推行仲裁法律制度的实施意见》,强化仲裁法律制度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公共法律服务职能。探索知识产权领域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机制,成立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仲裁调解中心,开展诉调对接、行政调解和仲裁确认相衔接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2022年全市办理涉及知识产权公证1800余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
扎实开展“法律服务进万企”主题帮扶活动、仲裁助企行动,共梳理编制各类惠企政策70条,律师、仲裁员“一对一”联络帮扶重点企业,围绕合同订立与履行、企业债务债权、经营管理等方面法律问题,组织深度法治体检活动,全年累计走访企业458家,梳理法律风险点581个,提出意见建议763条。
(四)除法减负,持续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强化行政执法指导监督。开展淮北市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强化年活动,实施重点执法领域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委托行政处罚专项清理规范工作,配合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综合查一次”改革工作,完善行政执法协调协同机制,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活动,最大限度减少行政执法对市场活动的负面影响,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坚持包容审慎原则,拓宽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领域。推广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行政奖励等非强制性执法手段。在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文化旅游体育、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推行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事项210项,实施以来办理免罚208件,为市场主体和群众减轻负担353.59万元。
充分发挥行政诉讼倒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作用。强化行政机关履行给付义务情况清查,深入开展全市违法行政行为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建立行政违法行为及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季度通报和约谈制度。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
二、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对策及途径
(一)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体制机制,强化工作保障。强化系统集成和整体推进,以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为重要抓手,强力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落到实处,实现市、县区、街道上下步调一致,各部门横向协调联动,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进营商环境优化。
(二)健全优化营商环境法规政策体系,提升营商环境政策文件法治化水平。完善与《淮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配套的政策措施。对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行政决策做好法制审核把关,搭建营商环境规范性文件绿色通道,充分听取公众、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提升规范性文件制定质量,动态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举措。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完善涉优化营商环境规范性文件常态化清理机制,及时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三)加强市场主体权利实现和权益保护。推动包容审慎监管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惠企政策及法律制度统一公开和动态调整机制,做好政策及法律制度的解读工作,多渠道吸纳企业各种意见。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打造“不诉不查”“有诉必查”“无事不扰”的执法环境,依法维护企业正当权益。贯彻落实府院联动、府检联动联席会议制度,实现行政与司法程序有机衔接,为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全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法律服务与市场主体需求填无缝衔接。深入推进公司律师和法律顾问制度,切实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完善调解、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相衔接的纠纷解决机制,为市场主体提供多元纠纷解决方式。
(四)营造浓厚氛围,培育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进一步凝聚共识和合力,严格落实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在全市推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深刻内涵,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切实增强广大领导干部以人民为中心、为民营企业做好服务保障的意识。强化“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重点抓好市场主体负责人、决策层、董事会等企业管理人群普法教育,充分利用新媒体、互联网渠道加强政策及法律制度宣传,善于用企业家听得懂的语言宣传,给政策“划重点”,提升宣传效果。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淮北市司法局
2023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