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司法局“十四五”时期发展初步框架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2-04-22 15:11 字号:

一、“十四五”时期发展基本思路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立足“一个统筹、四大职能”,科学谋划、开拓创新,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努力为全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和有效法律服务。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主要目标

全面依法治市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成效,行政立法质量得以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得到增强,公共法律服务逐步强化,司法行政改革有序深化,在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上发挥更大作用,司法行政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三、“十四五”时期发展举措

1、进一步理顺我市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机制,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提升全市法治建设责任主体执行力和运行效能,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各项工作优化协调高效。

2、深入推进《法治淮北建设规划(2020-2025年)》《淮北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5年)》落实,推进三项省考核指标(法治建设责任落实、依法行政和法治宣传教育)考核任务在全省争先进位。

3、出台推行《淮北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

年)》,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城市,强化法治政府督察考评,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4、强化内外贸、绿色发展、社会治理等经济社会民生重点领域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加强相关领域立改废释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立法体制,提升行政立法质效。

5、建立完善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畅通参与政策制定的渠道,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6、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在全市进一步推进落实,加强行政执法管理规范力度,推进行政执法综合改革落地,着重加强生态、农业、生产安全、食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执法监督,切实规范使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进一步提升执法质量和执法公信力。

7、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理念,加强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投融资、公平竞争等重点领域制度供给,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统筹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资源力量,充分发挥法治对经济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8、推进仲裁、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业加快发展,培育法律服务业健康发展,有序引导法律服务业对外开放,拓展涉外、跨区域的法律服务业务合作交流,主动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供法治服务保障工作。

9、深化推动“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现代

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等公益性、基础性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推进法律援助高质量发展,提高群众公共法律服务知晓率、首选率、满意率。

10、科学谋划、全面实施全市“八五”普法规划。推进领导干部、青少年等重点人群学法工作,深入开展“法律七进”,加强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创新普法宣传载体手段。

11、深化“法韵淮北”品牌,挖掘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渗透力、感染力、影响力,培育全民法治信仰,以法治涵养文明,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

12、坚持以促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方向,推动自治、德治、法治融合,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有机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基层依法治理。

13、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健全完善非诉纠纷化解综合体系,擦亮淮北调解品牌。

14、健全完善社区矫正体制机制,强化社区矫正“大安全观”,深化刑罚执行一体化,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15、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工作,锤炼一支忠诚担当奋进的司法行政队伍。

16、健全完善司法行政系统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长效

机制,建立健全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17、完善司法行政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推进执法司法权力规范运行。

18、积极推进“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建设,加强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等各类数据资源整合,为司法行政职能发挥提供强大信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