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司法局关于对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14号提案的答复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0-08-06 15:34 字号:

杨经验委员:

您提出的“涵养青少年法治意识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事关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兴衰,必须在具体工作中从细微之处入手,在点滴之间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为此,淮北市司法局联合淮北市教育局集中精力智力人力全方位构建具有本土特色青少年普法工作的品牌——“校园第一课”法治教育活动。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要求,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探索青少年普法教育改革,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青少年普法工作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等问题,努力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青少年普法教育新模式。

    二、解决思路

    围绕七五普法规划要求和青少年成长发展需要,遵循青少年法治教育规律,针对青少年思想和行为特点,扎实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1、增强针对性。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开展《宪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以及文化教育、劳动就业、安全卫生、文化体育、自我保护、困难救助等涉及青少年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在传授法律知识的同时,注重把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意识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把法治教育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实践养成。

    2、注重引导性。抓好法治建设成果和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我国宪法确立的国体政体、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主要内容和精神,努力培养青年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养成尊重和维护宪法权威的习惯,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导他们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3、扩大覆盖面。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对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组织公检法司的专业力量,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教和服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看待极端社会现象。针对闲散青少年,联系教育、公安等部门,加强正面力量引导和社会实践教育,以培养其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为重点。要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促使特殊青少年认同基本法律和道德底线。

    4、提升专业性。按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针对在校学生积极开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相关内容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坚持开展思想品德、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规为重点的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形成基本的社会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公德和诚信意识。

    三、具体做法

    1、开展“校园第一课”活动。淮北市司法局、淮北市教育局、淮北市法宣办每年联合开展淮北市“校园第一课”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在活动期间,全市424中小学在开学第一周内,集中开展一堂法治教育课,通过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宪法宣誓、法治讲座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在活动期间,各县区司法局、法宣办精心组织擅长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结合青少年学习生活实际,围绕防邪教、防性侵、防欺凌、防诈骗、防毒品、防暴恐等社会热点问题集中开展法治宣讲,每学期约有20万名中小学生参加法治教育课。

    2、组织开展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培训活动。淮北市法宣办将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培训纳入法治宣传教育年度培训计划,通过组织市级和县区级分级培训的方式,确保每位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每年接受不少于4课时的法治培训。依托普法讲师团开展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培训,着力提升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依法治校和依法施教能力,为广泛深入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提高了新形势下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宣讲能力。

    3、征集推广法治教育优秀课件活动。淮北市教育局、淮北市司法局、淮北市法宣办联合开展中小学法治教育优秀课件选活动,发挥了法治教育在培育青少年法治信仰、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开展法治课件评比活动,充分调动了学校、教师和各方面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积极性、创造性。评选出的优秀课程资源,将在全市各中小学进行推广使用,实现优质法治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推广。